财富管理转型,买方投顾落地,都说这是方向,路径也很明确,但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机构和个人,似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往这个方向去但又感觉是边走边试探,不敢真的全力以赴地去做,而不走这条路,又极度缺乏想象力,并没有其它的路可以作为替代,有种踟蹰不前,左顾右盼的慌张和迷茫。
京东前ceo徐雷之前发的一个朋友圈,说:这不是周期下行,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是的,财富管理行业只是国内众多行业中的一个,不同行业所处的周期也完全不同,但是从时代变革的角度来看,它却能恰如其分的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比如,我们都知道,当前以及可见的未来,解决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扩大内需。而想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就要提高基础保障,让居民有安全感,并想办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工资收入或/和财产收入)并长短政策结合(补贴、发钱等等),同样是方向和路径很明确,但同样有种。。。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变革期的极大不确定性,人们在面临极大不确定时,往往都只愿追随,而不是引领。出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自家栽树大家乘凉,我为什么要起这个头呢?
因为确定方向之下都是苦活累活,都是“苦”日子,需要以时间换空间,需要结硬寨,打呆仗,所以依旧抱有幻想(比如寄希望于市场的上涨),不甘心过这样的“苦”日子。
通过现象得结论,而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宁愿看见,从而相信。而不是倾向于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的买方转型根本还是一种“假共识”,在现有财富管理生态的众多参与方当中,普遍存在着“不信”的思想钢印。
大V们说:
所以,现在这样的局面真的很难吗?当然不容易,但是温铁军写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八次危机,每一次都险象环生,而每一次也都挺过来了。前两天,我又认真学习了朱镕基时期走过的路,上个世纪90年代,三角债(找源头并允许破产)、银行坏账(30%坏账率)、恶性通胀(宏观调控15条)的解决并催生出分税制改革、国企改革(下岗潮)、政府机构改革(40个部委减成29部委)、社会保障制度和农业税等等。
没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没有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基础。而这些哪个事情是容易的呢?
国内的经济以及财富管理行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我相信也只有答案,答案既在自上而下,也在自下而上当中。
自上而下
美国上世纪70年代开启投顾业务从卖方向买方转型时,从0到1是以约翰·博格为代表的超级英雄的诞生,他凭一己之力一个人改变一个行业,他开启的免佣基金和指数基金以资管机构倒逼财富管理转型,让买方投顾有了生存的空间;而从1到n则是美国401K计划和IRA推动个人养老金资金入市,让买方投顾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和客户源泉。
自下而上
大家说的问题是真的吗?很多都是事实,部分当然也是观点。其实不是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心的问题,而是从业者自身对市场、对行业和对个人发展同样缺乏信心的问题。
如果从主流叙事改变的角度来说,买方投顾对于群体都变得有效,一定是上述这些问题都得到或大或小的根本性改变。但如果我们还是从个体命运和个人发展的角度去看,其实任何的时代都不缺少二八分化和幂律分布的个体从中脱颖而出。这就是所谓的“宏观的大势与个人相关,但也没那么相关”。
要信请早信,要信请深信。而因为矢志不渝,不加折扣的相信的背后一定是强大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而行动力和执行力是普通个体获取成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认知则不是。
(转自:巴蜀养基场)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