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驰财经

平安估值精选混合季报解读:份额申购赎回变动大,业绩表现有差异

东方财富网 2025-04-25 4155浏览量

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估值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披露了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该基金在份额变动、业绩表现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特点。以下将对季报中的关键数据进行详细解读。

主要财务指标:两类份额收益有别

各指标表现分化

本季度,平安估值精选混合A与C两类份额在主要财务指标上呈现不同表现。从数据来看:

主要财务指标 平安估值精选混合A 平安估值精选混合C
本期已实现收益(元) 741,348.70 879,212.07
本期利润(元) 462,017.00 289,901.39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元) 0.0119 0.0055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 43,535,047.95 64,016,401.46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元) 1.1375 1.1458

平安估值精选混合C的本期已实现收益高于A类份额,但本期利润却低于A类。这表明虽然C类份额在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等方面表现较好,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可能对整体利润产生了不同影响。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A类也高于C类,显示出A类份额在单位份额盈利上更具优势。期末基金资产净值C类高于A类,反映出C类份额吸引了更多资产。

基金净值表现:与业绩基准对比有差异

近三月略逊于业绩基准

  1. 近三个月表现:过去三个月,平安估值精选混合A净值增长率为1.10%,标准差0.7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24%,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落后业绩比较基准0.14%。平安估值精选混合C净值增长率为0.90%,同样落后业绩比较基准0.34%。这表明在近三个月内,基金的实际表现未能跑赢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
阶段 平安估值精选混合A 平安估值精选混合C
净值增长率① 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①-③ ②-④ 净值增长率① 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①-③ ②-④
过去三个月 1.10% 0.75% 1.24% 0.74% -0.14% 0.01% 0.90% 0.75% 1.24% 0.74% -0.34% 0.01%
  1. 长期表现:从过去一年、三年及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数据来看,两类份额的净值增长率大多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显示出基金在长期投资中具备一定的优势。如过去一年,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7.55%,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4.34%;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6.62%,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3.41% 。但过去三年,两类份额净值增长率均为负,A类为 -3.40%,C类为 -5.69%,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反映出该阶段市场环境对基金业绩的不利影响。

投资策略与运作:左侧逆向策略坚守

一季度市场与策略应对

一季度宏观基本面金融数据边际向好,但经济数据有所分化。出口在“抢出口”效应后有潜在走弱趋势,而地产二手房、消费等数据尚可,整体经济处于见底缓慢复苏过程。科技领域成为一季度亮点,机器人和AI引领全球潜力,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

平安估值精选混合基金一直遵循左侧逆向投资策略,配置结构以内需扭转通缩、海外滞胀逻辑为主。由于看不清潜在投资回报,基金未参与0到1的科技战略产业投资。这种策略使得基金在一季度科技热潮中,可能错失部分科技股带来的收益,但也避免了科技股可能存在的高波动风险。

基金业绩表现:份额净值增长略落后

两类份额净值增长与基准对比

截至本报告期末,平安估值精选混合A的基金份额净值为1.1375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1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24%;平安估值精选混合C的基金份额净值为1.1458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9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同样为1.24%。两类份额的净值增长率均略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表明在本季度内,基金的业绩表现未能超越预期的业绩标准。

资产组合情况:权益投资占主导

资产配置比例分析

报告期末,基金总资产为107,901,886.89元。其中权益投资金额为70,918,034.60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65.72%,全部为股票投资,显示出基金在资产配置上对权益类资产的侧重。固定收益投资金额为5,538,471.23元,占比5.13%,均为债券投资,且全部为国家债券。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31,379,985.44元,占比29.08% 。其他资产65,395.62元,占比0.06% 。

序号 项目 金额(元)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1 权益投资 70,918,034.60 65.72
其中:股票 70,918,034.60 65.72
2 基金投资 - -
3 固定收益投资 5,538,471.23 5.13
其中:债券 5,538,471.23 5.13
资产支持证券 - -
4 贵金属投资 - -
5 金融衍生品投资 - -
6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其中:买断式回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7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31,379,985.44 29.08
8 其他资产 65,395.62 0.06
9 合计 107,901,886.89 100.00

基金通过港股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公允价值为1,745,198.60元,占净值比例1.62%,表明基金在资产配置上适度参与了港股市场,但占比相对较小。

股票投资组合:行业分布较分散

境内外行业配置情况

  1. 境内股票投资组合: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境内股票投资组合中,农、林、牧、渔业公允价值为17,928,900.00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16.67%;房地产业公允价值为14,216,300.00元,占比13.22%;采矿业公允价值为3,068,000.00元,占比2.85%等。整体行业分布相对分散,没有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代码 行业类别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A 农、林、牧、渔业 17,928,900.00 16.67
B 采矿业 3,068,000.00 2.85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04,000.00 0.84
H 住宿和餐饮业 399,300.00 0.37
K 房地产业 14,216,300.00 13.22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408,000.00 2.24
合计 69,172,836.00 64.32
  1. 港股通投资股票投资组合:港股通投资股票投资组合中,非周期性消费品公允价值为193,332.89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0.18%;地产业公允价值为1,551,738.65元,占比1.44% 。整体港股投资行业分布同样较为分散,且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相对较小。

股票投资明细:前十股票各有侧重

前十股票投资情况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十名股票投资明细中,益生股份数量510,000股,公允价值4,737,900.00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4.41%;冀东水泥数量910,000股,公允价值4,522,700.00元,占比4.21%等。这些股票涉及农业、建材、房地产等多个行业,进一步体现了基金投资的分散性。

序号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数量(股)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 002458 益生股份 510,000 4,737,900.00 4.41
2 000401 冀东水泥 910,000 4,522,700.00 4.21
3 001979 招商蛇口 490,000 4,493,300.00 4.18
9 601088 中国神华 80,000 3,068,000.00 2.85
10 003012 东鹏控股 480,000 3,004,800.00 2.79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申购赎回规模较大

两类份额申购赎回差异

报告期期初,平安估值精选混合A基金份额总额为39,160,002.96份,C类为54,783,697.23份。报告期期间,A类基金总申购份额为515,984.02份,总赎回份额为1,404,125.82份;C类基金总申购份额为10,080,636.40份,总赎回份额为8,994,373.05份。期末A类份额总额为38,271,861.16份,C类为55,869,960.58份。

项目 平安估值精选混合A 平安估值精选混合C
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份) 39,160,002.96 54,783,697.23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份) 515,984.02 10,080,636.40
减: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份) 1,404,125.82 8,994,373.05
报告期期间基金拆分变动份额(份额减少以“-”填列) - -
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份) 38,271,861.16 55,869,960.58

可以看出,C类份额的申购和赎回规模均远大于A类份额,显示出投资者对C类份额的交易更为活跃。这种较大规模的申购赎回可能对基金的资金管理和投资运作产生一定影响,投资者在关注基金业绩的同时,也需留意份额变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综合来看,平安估值精选混合基金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运作中,在投资策略、资产配置、业绩表现及份额变动等方面呈现出自身特点。投资者在考虑投资该基金时,应全面分析这些因素,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标签:
文章来源声明:东方财富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