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13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于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在“从「看见」到「可信连接」,释放AI眼镜服务潜能”分论坛上,多名嘉宾表示,智能眼镜有望作为下一代的终端,成为唤起智能体协作的入口,并乐观预计今年有望实现全球出货量1500万副,其中约150万副会在中国市场。
不过,AI眼镜的普及仍面临硬件轻量化、算力功耗平衡、内容生态匮乏等挑战。《科创板日报》了解到,歌尔正在轻量化材料、关键器件小型化等方面开展布局。恒玄科技面向眼镜主推的ES2800系列芯片方案,出货量已达到几千万颗,将于年底推出恒玄BES6000系列芯片,下一步将把制程节点向4纳米推进,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上海布局智能眼镜产业上下游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裘薇表示,智能眼镜作为新型AI终端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科技巨头创新企业纷纷入局,正处于以技术验证迈向商业落地的关键阶段。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围绕智能眼镜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布局,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在核心器件方面,鲲游光波导、恒玄主控芯片、展锐芯片被国内企业大量采纳,舜宇光学临港项目也于年内开工。在整机方面,龙旗科技、华勤是国内眼镜产品的代加工龙头,魅族、阿里、玩出梦想等相继推出了眼镜的产品。
裘薇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推进AI智能眼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用好专项资金对智能眼镜的研发攻关、技术改造智能工厂等加大支持的力度。
二是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提升端侧的芯片AI处理能力,强化终端的软硬件协同能力,推进轻量化的大视场角全彩光波导等显示核心技术的研发产业化。
三是打造重点产品,在智能眼镜领域,支持上海的品牌发展,打造爆款产品。
四是促进产业的创新活力,支持高效搭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行业发展,通过多层次的人才服务,服务创新者在沪发展。
数据安全流转,服务无缝衔接,需要行业共同的努力。蚂蚁已经确定了“人工智能优先”战略,三大AI管家服务超过1亿用户,相信AI眼镜作为新型交互终端,将加速这一进程。
▍智能眼镜走向轻量化多端协作成趋势
论坛上,歌尔、恒玄科技等多家智能眼镜上下游企业分享了产业链进展。
歌尔AI眼镜产品软件负责人邱绪东介绍,目前大多数的产品正从“全功能AR”,转向更轻量化、适合日常佩戴的智能眼镜。
在轻量化材料方面,歌尔布局两个方向,一是以超薄、高刚性的碳纤维来替代传统TR90和PC材料,可减重30%。碳纤维最薄可做到0.2mm,在结构成型的复杂度也大幅提升,可实现智能眼镜前框3D异型曲面结构。用户佩戴时,TR90形变量可从3.5mm降低到碳纤维的0.5mm,即使头围较大的用户,也能保证AR眼镜的光学显示稳定性。
二是超轻镁合金方向。歌尔的镁合金材料相比市场常规型号强度提升58%,在相同强度要求下,金属结构件能做得更薄。
除轻量化材料外,关键器件的小型化、性能也非常重要。比如,针对铰链体积大、FPC外露、佩戴夹持力设计等问题,歌尔推出最小的钛合金铰链体积仅0.3cc,重量也只有0.8g,同时还可以支持外翻15度功能。
恒玄科技商务拓展副总裁高亢表示,今年整个市场非常火热,业内认为今年有机会到达1500万副的出货量,其中约150万副会在中国市场。恒玄科技眼镜主推的解决方案是ES2800系列,是较为成熟的6纳米制程芯片,出货量达到几千万颗。今年年底会推出恒玄BES6000系列芯片。下一步,恒玄会把制程节点往4纳米推进,以降低功耗。
高通公司XR产品市场资深经理张彬认为,未来AI不会仅存在于云端,而是跨越眼镜、手表、手机、PC多终端,通过端侧AI、云端AI的混合式架构,让用户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得到一致性体验。
“终端侧根据各自的擅长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眼镜见用户所见,听用户所闻,提供非常实时和准确的环境信息。手表获得人的状态信息,并做出分析和提醒。现在的PC和手机能够处理一些复杂的生成和推理任务,手机还适合做多终端互动的枢纽,并提供算力。如果有更强的算力需求,可以借助云或者边缘侧的设备来增强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