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驰财经

十大机构论市:5月大概率震荡修复 把握结构性机会

一期货 2025-05-06 427浏览量


  光大策略:A股或震荡上行 关注三类资产

  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中长期资金积极流入背景下, A股市场有望震荡上行。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的均值附近,而随着政策的积极发力,中长期资金带来的增量资金或将持续流入市场,对资本市场形成托底,A股市场有望震荡上行。配置方向上,关注三类资产。方向一:稳定类资产,如高股息、黄金。稳定类资产能够在市场面临不确定时提供确定性。方向二:产业链自主可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双重驱动下,国产替代相关机会也值得关注。方向三:内需消费。海外政策可能长期处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内需板块值得长期关注。

  华金策略:节后震荡反弹 五月震荡偏强

  今年5月A股可能震荡偏强。(1)政策和外部事件可能偏积极。一是国内积极的政策可能进一步出台和实施:首先,包括基建项目、降准等财政和货币政策5月可能加速实施;其次,5月提振消费和支持科技创新等行业政策也大概率进一步出台和落地。二是5月外部事件也可能偏积极:首先,5月中美谈判一旦开启则市场情绪可能有提振;其次,5月科技产业会议密集召开;最后,节后5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召开,对海外和国内流动性预期影响较小。(2)5月经济和盈利基本面仍可能延续弱修复。一是5月消费、投资增速可能企稳回升。二是5月出口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三是5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可能继续处于回升周期中。(3)5月流动性可能维持宽松。一是5月宏观流动性维持宽松。二是5月股市资金流入可能继续回升。

  浙商策略:持仓迎接偏多震荡 增配仍需等待时机

  展望后市,如无意外,节后A股大概率顺势向上“补涨”,4月7日的跳空缺口将有更大程度的修复。然而,我们需要客观认识到:中美双方还未就关税进行正式谈判,前期导致市场“下翻”的主要利空因素还未完全得到修正,近期指数的反弹某种程度上已经“领先”基本面变化。因此,我们预计节后大盘可能呈现“先补涨,后震荡”的格局,指数总体波动区间较难有根本变化。配置方面,基于“节后先补涨后震荡,总体仍是区间波动”的判断,我们建议:继续持有当前仓位,享受4月8日以来的反弹趋势,但同时应该警惕上方成交密集区带来的压力,不宜轻易追涨;如果再度出现外部利空打压指数的情形,则建议在指数快速下探时果断出手、积极增配。

  东吴策略:回归科技成长(附5月金股)

  “四月决断”后,市场的风格选择或将发生转变。前期市场风格阶段性转向防御,主要受到“四月决断”季节性因素及外部“对等关税”的影响。步入5月,内部方面,经济和业绩数据风险得以出清,针对政治局会议的博弈亦已落地,政策态度以“稳”为主;外部方面,关税对市场冲击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市场对关税动态的反应将趋于钝化。5月市场有望回归科技成长。“底线思维”下,后续A股的调整风险整体可控。从宏观流动性来看,4月央行实施MLF超额续作,释放流动性调节信号。汇金等宣布未来持续增持,政策维稳意图明确,市场微观流动性也将有所托底。在短期扰动淡化,流动性充裕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政策和产业端具备持续催化的板块将是后续交易的重心,市场风格或回归科技成长主线。

  华安策略:5月市场有望继续维持震荡(附5月金股)

  4月市场在美国“对等关税”快速冲击后持续修复并高位震荡,行业机会上主要体现为消费行业内部轮动和红利资产稳健型配置,整体市场走势和行业表现上与我们判断一致。展望5月,市场有望继续维持高位震荡,向上动能和向下风险均有限。配置思路上,市场依然缺乏持续的明确主线,尤其是在当前市场不低的位置时需更加重视事件或政策的催化支撑。配置方向上,消费板块已经经历全面轮动、周期板块景气依然偏弱,成长科技板块深度回调后出现催化事件、金融板块稳定性具备一定配置价值。因此5月建议采取“哑铃型”配置策略,一端配置成长科技,另外一端配置稳健型的红利资产,当前市场环境下哑铃天平略微偏向于红利资产。

  中泰策略:5月市场或存在哪些“预期差”?

  市场情绪方面,市场乐观预期的核心在于本轮政策对于资本市场重视程度较高,故对于后续“平准基金”等资本市场政策抱有较大期待。但是,一方面国内长线资金对于保值增值要求较高,使得此类资金增持范围或集中在核心资产,而非中小市值。另一方面,当前散户杠杆资金仍需时间消化。故红利、央企权重及上证指数确实整体韧性较强,但个股仍需较长的筹码出清时间。当前依然维持偏防御的组合不变:一、5月国内政策“定力”逐步被市场认识,债市、红利类资产或持续占优。二、当前中美贸易争端缓和预期上升,AI产业主线下的恒生科技龙头或相对占优。三、黄金、核电、军工等“安全类资产”在中美缓和预期下若出现调整,则或构成中期较好的布局机会。

  西部策略:二季度建议拥抱反脆弱的中国优势“安全资产”

  “安全资产”:反脆弱优势即将显现:二季度外需面临冲击,而内需方面由于受价格因素拖累,分子端有明显下行压力。反脆弱的“安全资产”(“中特估”+“科特估”)盈利优势有望凸显。(1)“中特估”:海外“滞胀”周期确认,资源的利润率抬升已经从有色金属开始启动。随着逆全球化+美元危机的深化将在二季度继续扩散至其他资源。泛公用事业的弱周期属性对盈利能力形成小幅拖累,但仍具备一定相对韧劲。(2)“科特估”:科技的环比改善从预期落地到业绩,一季报的环比改善基本奠定了机器人、国产算力及消费电子等行业在25年业绩改善的基调。随着二季度悲观情绪的改善,国产算力有望迎来业绩驱动的主升行情。

标签:
文章来源声明:一期货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