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炼金师)
在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及政策调整的背景下,8月份中国基金市场表现活跃,特别是公募基金领域,偏股型基金的新发份额显著增加,达到了661.47亿份,与前月的459.58亿份相比增长了201.89亿份,反映出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新发份额的增长使得该项数据在过去三年中处于97.22%的分位,显示出公募基金的强劲吸引力。
分析表明,公募基金的增长部分源于国际局势的改善。8月中美双方共同发布了《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将对等关税的实施再延后90天,此外,美俄及美乌领导人的会晤也为市场带来了乐观情绪,促进了资金的流入。国内方面,国务院的“人工智能+”行动和上海的购房政策放宽,为牛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流动性预期进一步增强。
从公募基金的类型来看,主动型偏股基金的发行份额为169.61亿份,较上月的97.01亿份增加了72.60亿;被动型偏股基金则以445.86亿份的增量表现突出,环比增长92.84亿。虽然8月存量股票型ETF的净申购额为-33.49亿元,但这一数据相比前月的571.64亿元大幅改善,显示出市场对这些产品仍有需求,尤其是在行业类和主题类ETF的表现上。
私募证券基金同样显示出增长势头。据统计,7月该类基金的整体规模达到了5.88万亿元,环比6月有所上升。在新发数量方面,7月共发行了1313只股票型产品,较6月的1131只增加了182只,显示出私募投资者的信心回暖。同时,私募股票多头指数的平均仓位上升至62.78%,反映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所改善。
北向资金方面,8月的日均成交额回升至2942.27亿元,较7月的1936.26亿元环比增长51.96%,北向资金成交额在全A股总成交额中占比上升至12.75%。这一变化表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在加深,尤其在中美关系趋于缓和的背景下,更多的国际资金选择流入中国市场。
在两融资金方面,截至8月末,场内两融余额达到2.25万亿元,较前月增加了13.92%。融资余额同样上涨至2.24万亿元,显示出投资者的交易活跃度提升。8月净流入达2729.86亿元,两融成交额占比亦为10.98%。这表明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投资者的市场参与热情显著增强。
此外,8月的机构新增开户数也表现亮眼,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机构新增开户数约为1万户,同比增长近98.37%,个人新增开户数则为264万户,同比增长165.55%。这一数据的增长说明了当前市场的参与者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流入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市场氛围。
最后,保险资金方面,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险和人身险持有的权益资产规模净增加2619.14亿元,显示出保险资金对股市的青睐,尤其是在政策引导下,未来保险资金的市场占比或将进一步上升。总的来看,8月的市场表现表明,随着政策的变化及市场信心的回暖,各类资金的流动性增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逐步恢复,预计未来市场将继续保持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