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信小V)
2019年7月,作为资本市场的改革“试验田”,科创板在上交所鸣锣开市,致力于为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五年多来,科创板累计接纳上市公司585家,总市值达7.73万亿元。(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20日。)
随着科创板的不断壮大,科创板指数体系也在持续丰富完善,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指数投资选择。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最近大火的科创综指。从2025年开年以来国内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到两会期间的科技热词,科技浪潮奔涌,中国科技资产迎来价值重估,科创板热度再起。
今天小V就聚焦这张科创板的“新名片”,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站在风口上的指数新星。
1
两会频频点题科技创新
科创板再迎政策东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这一命题被反复提及。
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科技创新相关内容着墨众多: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提培育“具身智能”、“6G”产业;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
再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关键枢纽作用,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科创板自设立以来便定位于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既是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者,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2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科创之风引领产业浪潮
科创板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六大科技创新领域,这些产业自身的关键核心技术也在持续突破,成长属性突出。
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我们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成功研制出28纳米国产光刻机并交付市场使用;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能够显著提升包含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患者生存率;在新能源领域,锂电巨头研发的麒麟电池以72%体积利用率使电芯换热面积增加4倍,重塑能源变革的生态。(资料来源:华宝证券《拥抱创新和科技红利-科创综指ETF》,发布于2025年2月17日。)
技术的突破创新背后是政策以及长期高研发投入的支撑,2019-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保持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科创板企业累计实现研发投入1040亿元,同比增长7%,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中位数达到12.6%。
2019年-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3
科创综指:
映照科创板全貌,一指布局核心“硬科技”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传统的科技投资往往面临细分赛道波动较大、研究门槛较高这两大难题,借助相关宽基指数布局或是更合适的投资选择,科创综指便提供了这样的指数工具。
科创综指站在俯瞰大科技产业的视角,覆盖科创板超97%的总市值,囊括科创板几乎所有行业,市值分布均匀,大盘、中盘、小盘均有覆盖,其中超45%样本股的个股市值低于50亿元,助力投资者捕捉早期科创投资机遇,捕捉科技板块的“星星之火”。
从指数表现来看,科创综指具备相对更高的业绩弹性,近6个月指数累计上涨63.12%,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
各指数近6个月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4年9月15日-2025年3月14日。指数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指数过往涨幅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未来业绩。)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潮头,大科技领域投资的风口在哪里?科创综指或许就是普通投资者把握科技时代脉搏的“风向标”之一。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